相关阅读
文、图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利民
(资料图片)
在东莞市石龙镇的中山路上,东莞市非遗项目兴塘醒狮正在舞动,周围围满了观看的群众,大家纷纷拿起手机,或是拍照,或是录像,记录下这一精彩时刻——这一幕发生在2022年东莞“非遗在四区”系列活动石龙专场的活动现场。
该专场除了有醒狮展演外,还有清溪麒麟舞和咏春拳展演,传承人表演完后,还邀请现场观众学习基本动作,体验非遗的魅力。活动现场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,台上非遗传承人亮出真功夫,展演高潮迭起,台下掌声不断,观众直呼过瘾。“活动很精彩,除了看演出,我还玩了醒狮队的锣鼓,咏春拳的师父还教了我一些基础动作。”在场的一位观众说。
据了解,2022年,东莞市文化馆、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创新举办多项活动,让非遗“活”起来,走到百姓身边。“非遗在四区”(社区、小区、园区和景区)活动从2022年6月11日正式启动以来,以“非遗展演、非遗教学、非遗体验”等多种形式走进潮流商圈、城市公园、文创园、企业、消防队等,25场活动逐一推开,让群众感受到了非遗的精彩与魅力。
系列活动精选了醒狮、麒麟舞、莫家拳、咏春拳、茶山公仔、莞城花灯等八十余个非遗项目,来到百姓身边与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,惠及群众逾十万人次。
在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到来时,“非遗在四区”亦陪伴在人们的身边——七夕举办了“七夕非遗之夜专场”,邀请粤剧及粤剧脸谱非遗传承人进行粤剧展演及粤剧脸谱创作;中秋节举办了“坝新社区专场”,开展冰皮月饼DIY、莞草编织、莞城花灯制作等活动;国庆节举办了“坝头社区专场”,大家一起在非遗创作中为祖国母亲庆生;跨年夜举办了“新维村专场”,醒狮、麒麟舞、咏春拳展演带来喜庆热闹的气氛,并送上新年的祝福。
除了人流量较大的潮流商圈和居民小区外,活动还首次把非遗项目带到了消防救援大队,让可敬可爱的消防队员们也能零距离接触非遗、了解非遗、学习非遗。在滨海湾新区消防救援大队,传承人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消防队员们的阵阵掌声,同时也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,在教学环节,消防队员们个个争先恐后上来学习。
“非遗在四区”活动受到广泛的好评与关注,省、市媒体先后报道,“非遗在四区”项目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。2023年,东莞市文化馆、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探索新方式、新途径,让非遗更加深入百姓生活,让非遗传承保护与宣传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 | 冯小静
校对 | 潘丽玲
关键词: 非遗文化
上一篇: 快资讯丨春节不停工 广州发“红包”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相关阅读
2023-01-21
2023-01-21
2023-01-21
2023-01-20
2023-01-20
2023-01-20
2023-01-20
2023-01-20
2023-01-19
2023-01-19
2023-01-19
2023-01-19
2023-01-18
2023-01-18
2023-01-18
2023-01-18
2023-01-17
2023-01-17
2023-01-17
2023-01-17
2023-01-17
2023-01-16
2023-01-16
2023-01-16
2023-01-16
2023-01-15
2023-01-15
2023-01-14
2021-12-02
2021-12-02
2021-12-02
2021-12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