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•跃2023|最美女性榜样(七)-天天实时

2023-03-17 18:19:32来源:回娘家

“她”奋斗在各行各业


(相关资料图)

用果敢坚定诠释“勇”

用创新创优演绎“跃”

勇·跃2023见证女性力量

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新时代“辽沈战役”首战之年、加快实现“三年过万亿”关键之年。第113个“三八”国际妇女节,大连市妇联推出“最美女性榜样”专栏,讲述各行各业女性的奋斗故事,讲述最美大连勇跃前行的奋进故事——

孙悦锋:潜心研究,铸就百年工程

孙悦锋现任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信德检测公司党支部书记、经理,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,辽宁省交通行业检测专家。

从业20余年来,孙悦锋始终扎根一线从事混凝土质量管控工作。先后主持了大连港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、大连市南部滨海大道工程、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等多项重点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。

在科技研发方面,她始终冲在职工创新的最前沿。她带领信德检测团队深耕科研创新领域,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工作,包括大连地区超声回弹强度综合曲线的建立、大连港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、磨细矿渣粉在港工混凝土中应用试验研究、掺矿渣粉混凝土的养护等项目,其中《大连地区超声回弹强度综合曲线的建立》、《大连港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》荣获中港第一航务工程局科技进步三等奖。主持的多个专题试验项目成果均应用到工程实际中,为施工项目在技术创新、质量保证、新材料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检测数据和理论依据。2018年至2020年,以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为基础开展的《北方海域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》课题建立了北方海域钢筋混凝土双时变耐久性评估模型,经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于2021年获得一航局科技进步特等奖。

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中,她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带领研发团队,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。由她主持的《寒冷地区海工混凝土结构百年耐久性研究与应用》课题研究成果也通过了中国航海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会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2021年,由她领衔的材料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“孙悦锋职工创新工作室”,获评“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”。

王涛:发扬“一块砖”精神

大学毕业后王涛积极响应大连市政府号召,考入了庄河市太平岭满族乡政府支农岗位,带着知识与热情来到了农村,一干就是将近三年。支农经历造就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格,2012年王涛进入大连路政系统,现任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普通公路执法四大队党务专干。

疫情侵袭庄河的时候,王涛第一时间报名突击队,选择去最危险的地方执勤。为了节省防护服,防止污染,王涛就在执勤的时候不喝水,一天下来嘴唇都干燥的出血。突击队面临众多应急工作,她把行李搬到单位,住在办公室。在高速公路卡点,一上岗就是八个小时,严把交通安全关口,她也是普四大队党支部唯一一位疫情防控岗位上的女党员。

接任治超内业工作时,正值她休完产假,面对高强度的工作,她从未休过哺乳假。2015年王涛因为胆囊炎病倒在了岗位上,可她在切除胆囊术后一周就上岗了,由于术后身体反应太大,每天都腹泻,只能吃流食,瘦了20多斤,她咬牙坚持了下来。2020年她得了黄体破裂,这个病十分凶险,不能走动,在医生叮嘱她在家卧床休养时,她还坚持上班,由于没有好好卧床休息,病情加重,她却在住院的前一天,在单位工作到了晚上11点回家,第二天才办理了住院,出院后更是无缝衔接,直接上岗。她常说“有超限车,我就得来处理”。治超内业工作量巨大,每年都要处理400台左右的违法车辆,就是在这种工作强度下,她一干就是7年,7年里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小长假,没有休过一次年假。

王涛在单位身兼数职,从最初的出纳到治超内业到党务专干到会计再到办公室综合岗,她从来都不怕苦,不喊累,现在她在单位仍同时担任三大部门的工作,真正做到了“我是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。

王涛一直热心公益事业,捐助了庄河山区的一名贫困学生,负责孩子在校的所有费用,包括勤杂费,车费,餐费等直至孩子小学毕业;2022年策划组织了普四大队支部给社区贫困儿童的“盒你一起,携手同行”鞋盒礼物微心愿活动;她还加入了庄河市红十字会,多次参与志愿服务。

大连市血液中心:守护血液世界

目前大连市血液中心共有职工230人,其中女性人数占70.5%。大连市血液中心通过创新机制和拓宽工作渠道,多措并举,使全市城乡的供血一直保持在平稳状态,有效保障全市64家医疗单位、每年3万多名输血患者的临床用血与安全。大连市从未发生过“血荒”,献血和输血工作得到了国家、省、市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,已连续13届26年“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”荣誉称号。血液中心先后被授予“省文明单位”“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”“省行风建设标兵单位”等多个荣誉称号。

为扩大宣传和方便市民献血,在全国率先开展献血屋建设工作,在全市城乡建成12个献血屋的献血网络,实现全市城乡每个区市1个献血屋的合理布局,常年在商业繁华地区开展献血宣传,每日采血近400袋。每年为全市城乡10万多名无偿献血者提供方便、宽敞、舒适的献血环境。

为缩短乙肝、丙肝和艾滋的窗口期,保障临床输血安全,中心于2010年全国首批开展核酸检测,达到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血液检测标准,有效降低了因窗口期而带给患者的输血风险。2013年,在全国357家采供血机构中首家通过国际ISO15189实验室认可,管理达到国际水平,有效保证了血液质量和安全,大连市从未发生一例因输血导致的传染病。

以“血站开放日”为契机,利用节假日、纪念日等开展纪念“6.14”世界献血者日等系列献血活动,通过媒体渠道、组建无偿献血青少年宣传队等多重形式积极宣传。中心微信公众号每年更新内容700余条,现有7.2万余人关注。在全市形成无偿献血“大爱连心”的浓厚氛围。

以科研促进临床服务工作,血液中心科研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。2022年成功承办中国输血协会第十一届输血大会,举办继教项目17个,申报科研课题12项,立项辽宁省基金项目2项。中心员工2022年参编著作5部,发表SCI论文3篇、核心期刊论文9篇,国际会议交流论文2人次。10位兼职教师参与大连医科大学教学本科生理论课授课,并有2位硕士生导师,每年被评为先进教学基地。对口帮扶那曲、石河子、六盘水、丹东等城市血站,带动当地采供血业务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